“我们流程挺完善的,订单有审批、物料有询价,可效率咋还这么低?”
最近,一位做装备制造的客户向我抱怨,他们采购团队经常加班,做报价就得花1-2天,但业务部门仍觉得他们“拖后腿、延误进度”。
我们实地一看,发现症结并非出在“下单速度”或“谈判能力”上,而是这张看似不起眼的“报价单”,拖慢了整个采购流程。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:每天都在做的报价,到底有哪些“效率漏洞”?如何用三步快速搭建供应链自动询报价流程?
文章中使用到的采购管理系统,可直接注册体验:鲸采云SRM – 立即注册
一、大多数工厂的报价流程,仍然依赖人工操作
目前虽然都在提“数智化采购”、“智慧寻源”,但不少企业的询报价流程还是老一套:
- 采购从业务部门收集需求,或从ERP里导出总需求文档;
- 手动拆分,一封封邮件发给不同供应商;
- 供应商下载、填写、再发回来;
- 采购再一封封收邮件,手动整理、比价。
还有些企业更“原始”,用微信传表、电话询价,甚至纸质打印、人工抄写报价。
问题出在哪?
- 协同脱节:报价靠催,没人跟进,回复时间不确定;
- 人工差错多:表格格式不统一,整理时容易贴错数据,比价不准;
- 信息不透明:没人知道谁什么时候报的价,决策缺乏依据;
- 难以追溯:回头查价格、报价人、备注信息,根本找不到。
一句话概括:现在的报价流程不是在“跑”,而是在“扛”。

二、你缺的不是流程,而是自动化供应链询报价系统
不少工厂采用人工报价,那如何构建一套又合规、有有效率的报价流程呢?
面对这一问题,许多老板首先想到:“建个模板,统一报价单格式不就解决了?”
但实际上,问题不在于表格,而在于报价流程缺乏协同性:
- 需求信息靠人分发,效率低;
- 供应商响应流程不畅通;
- 报价、比价、决策全靠人工;
- 审批流程脱节,反馈慢。
简而言之,无论Excel设计得多么标准,只要还是靠人发、收、拼、盯,效率就难以提升。
我们曾服务过一家年采购额达十几亿的家具厂,其报价工作仍由5名采购员通过邮件收发表格完成。一个招标项目光报价流程就要走15天左右,且计划一变就得重来。
该厂原以为问题在于“供应商太慢”,其实真正的问题是流程本身就不支持高效协同。
所以你要解决的,不是让人更努力,而是让整个流程能自动“跑起来”。

三、报价不只是“发张表”,而是完整的采购询价流程
高效的采购询价流程应贯穿“创建需求”到“核价确认”全链路,全程在线、协同、留痕。以下是询价管理系统中优化该流程的实操演示:
1)创建询价申请
- 填写物品信息、规格、数量、交付要求等
- 支持从物品库直接调取,确保信息统一,避免重复录入。

2)发起询价流程
- 询价管理系统可多选供应商,一键发送通知;
- 支持邮箱、飞书、钉钉、企业微信等多渠道通知;
- 供应商收到链接,无需注册即可进入专属报价入口。

3)供应商在线报价
- 支持自动调取历史报价作参考;
- 可预警报价区间,避免出现极端值;
- 支持上传附件、备注及替代方案,信息完整。

4)比价分析
- 自动汇总并对比各供应商报价,支持价格、交期、付款等多维度分析;
- 一键导出PDF或Excel,报表随时可查;
- 可设置审批流程,系统自动触发并推送提醒。

5)比价结果审批
- 超预算和超限报价自动触发审批;
- 价格决策与审批意见全程记录;
- 审批完成后直接生成采购计划,免重复录入。

这才是真正的“报价链路闭环”,不止于报价表,而是打通了从“报价人”到“决策”的全流程。
四、不堆人力、不用Excel,报价效率照样翻倍
流程跑通后,采购团队再也不用靠“收表+拼表”消耗人力。
- 提速:一轮报价从2~4天缩短到最快半天;
- 规范:报价模板、格式统一,不再因格式错误浪费时间;
- 透明:报价记录自动留存,方便回溯;
- 清晰:报价、比价、审批全程留痕,避免纠纷;
- 协同:报价结果自动生成订单,自动启动采购流程,减少中断。

关键在于,采购团队能专注“选供应商”“控成本”等高价值工作,不再被“收表格、贴单元格”这类机械事务拖累。
这才是真正的效率提升。
五、最后说一句:别小瞧报价单,它其实是采购流程的起点
很多企业搞数字化采购,总盯着“合同审批”“付款流程”这些大环节,却忽略了最关键的前端——报价是否高效。
前面的“起跑线”不平,后面流程再快也会卡。
想提升采购效率,别只看大流程,先看每天的报价单跑得是否顺畅、效率是否高、数据是否准。
报价单不只是填表工具,它是协同、节奏、决策的第一入口。
小表格背后是大逻辑,改好这一张单,整个采购链就能顺畅运转。